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 2013



藝術家 Artists

林莉酈│LIN, Li-Li
陳既瀾│CHEN, Ji-Lan
芭梅菈‧埃米亞│Pamela HEVIA

展期 Date
2013/5.17-5.19


地點 Venue
台北喜來登大飯店九樓 Room 952


┅┅┅┅┅┅┅┅┅┅┅┅┅┅┅┅┅┅┅┅┅┅┅┅┅┅┅┅┅┅┅┅┅┅┅┅┅┅┅┅┅┅┅┅┅┅┅┅┅┅

芭梅菈‧埃米亞

交錯的狀態,木刻版印於十九世紀布料,62x79cm,2013



 


被漫遊的香氣所傷

── 側寫Pamela Hevia的創作

 

文│林冬吟

在森林中走失,我折下一根暗黑的細枝,
將它發出的細語舉向我乾渴的唇:
那也許是哭泣的雨水,
龜裂的鐘,或撕碎的心的聲音。
某種傳自遠方的東西,聽起來
深沈而秘密,被大地所覆蓋,
啊被廣大秋天,被樹葉半掩、潮濕的
陰暗所蒙蔽的呼喊。

當世界蠻荒未開,浩瀚的海洋即神秘且詭譎難測。當1492年哥倫布手持著寫滿批註的「馬可波羅遊記」第一次踏上南美洲的海灘時,新大陸富饒的財富在征服者的眼中便掀起狂熱的序幕。由此,拓荒者啃食著如拉丁美洲血液的礦產、蔗糖、可可、咖啡替代了來自神秘東方的香料、熱帶植物、織錦緞繡的商賈路徑。

出生於智利的芭梅拉埃米亞Pamela Hevia,早年的藝術也於此奠基,因著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所擁有相似語言文化背景下於2001年前往西班牙繼續深造,2007年隨著西班牙籍先生的工作於南台灣定居。這橫越美、歐、亞的生命經驗或許對Pamela來說,移動在不同國度裡所發生的時間斷裂和空間隔離,心中所牽繫的欲望皆隱匿在她創作的記號之中。

Pamela的版畫創作有別於一般大眾熟悉的紙面版畫。因對一般傳統紙質印製方式難以盡情發揮,加上對版畫基底材「紙」的反動,引發她於1997年開始嘗試以做為印製版畫的基底材。早期她印製於如用過的舊的床單、枕頭等居家物件上,每項物件都各有所屬身體的對應部位,標示著身體過往的記憶與痕跡。透過Pamela印製其上的圖像,傳遞物件與圖像的相互關係,喚起人們身體的親密觸感和個人隱私的印痕。2007年來台之後,帶有濃厚東方意象的錦緞便成為另一批創作的基底材。且Pamela不僅將圖像與布料結合,更透過女性擅長的縫繡手工於布面上交織出纏繞不去的思緒。

自作夢的林中醒來,
榛樹的嫩枝在我舌下歌唱,
它飄浮的香味攀爬過我清明的心,
彷彿被我遺棄的根突然間
又來尋我,那隨童年逝去的國度——我停了下來,被漫遊的香氣所傷。[1]

在她的鑿刻/印製,油墨/布料,片狀/縫合佈陳了一場跨越虛幻/真實/隱喻的曖昧界線。在圖像刻製須與布面花紋相對應的縝密編排中,如2013年新作 「憂鬱的錯覺」Pamela選用了19世紀的印花布,畫面的女人彷彿進入一處錯綜複雜的林園,像是不同次元的並置及相互穿透;彷彿被瀰漫的香氣誘入一舊時代的氛圍,逃脫於物質世界的短暫錯覺。也因布料不同性格所衍生的意外效果至使無法再製相同的複本,這也顛覆了版畫裡重複印製的刻版印象。同時Pamela也以小幅畫面的拼貼縫製來擴張作品的尺幅,如2010年作品「夜晚的集會」將多種情境在同一個景框中交織出多重層次的隱喻,聯結了意識與淺意識,當下與過去之間的關聯。在這種看似真實且超現實的境遇裡遇合,像是陷入一個夢境與現實的難題,陷入一種無法界定地點的無力感。Pamela創作的思唯便是她辨證人生處境的途徑,透過布面上的影像揭示存在於人類生命裡不可侵犯的夢想。


[1]  文中剪裁穿插的詩文為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收錄在「100首愛的十四行

   詩」其中一篇。陳黎張芬齡譯 九歌出版。

文章刊於:典藏今藝術雜誌248期

Pamela HeviaPamela HeviaPamela HeviaPamela HeviaPamela HeviaPamela Hevia
Pamela HeviaPamela HeviaPamela HeviaPamela HeviaPamela Hevia芭梅菈‧埃米亞〈Balance〉平衡〉woodcut on 19th century print fabric, Unique copy木刻版印於19世紀布料僅一版‧42.5x50 cm‧2013
芭梅菈‧埃米亞〈Crossed position交錯的狀態〉woodcut on 19th century print fabric, Unique copy木刻版印於19世紀布料僅一版‧62x79cm‧2013芭梅菈‧埃米亞〈Illusion of melancholy憂鬱的錯覺〉woodcut on 19th century print fabric, Unique copy木刻版印於19世紀布料僅一版‧44.5x59 cm‧2013

┅┅┅┅┅┅┅┅┅┅┅┅┅┅┅┅┅┅┅┅┅┅┅┅┅┅┅┅┅┅┅┅┅┅┅┅┅┅┅┅┅┅┅┅┅┅┅┅┅┅
  

林莉酈

冷水池,絹本膠彩,50x50cm,2013


 

含蓄靜謐的典雅氣質

──林莉酈的膠彩繪畫風格


文│巴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兼研究組主任


林莉酈出身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她所使用的創作媒材是膠彩;膠彩是一種較為傳統的繪畫技法,這種繪畫表現主要淵源自日本,但有與中國的工筆畫傳統脫不開關係;時至今日膠彩畫無論在日本或台灣的畫壇中,可能都形成一個獨立於其他創作媒材之外的一個專有繪畫領域;而東海大學美術系則是國內唯一一所有膠彩組的創作科系,是可謂有著傳承這種繪畫表現而不墜的意義。膠彩繪畫使用絹布通常是一種工緻的精筆風格,同時也帶著某種程度的裝飾效果,用筆工細,色澤精麗,因此才能凸顯出這種媒材的表現特色。因此膠彩畫往往色澤鮮豔,畫面金碧華麗,充滿巧思奇幻;在現代藝術的觀念影響中又很適合融入象徵主義與超現實的幻想效果,於是尤可看到台灣膠彩界出現許多這樣的主流表現風格。

 莉酈的繪畫風格一方面保留了膠彩畫的細筆工緻,但是她卻是以一種平實無華的筆調去表現一種沉靜的心靈感受,所畫的題材皆是生活週遭之所習見,表面上看來並沒有任何出奇之處,但由於她是忠實於自我的真實感受,不拘泥於膠彩畫習見的主流風尚,而有了比較清新的氣息。在某種程度來說,她是自外於台灣膠彩畫派系的創作理念;但又某種程度而言,她也可說是拓展了膠彩畫的風格面向,將實際的生活感受融入其中。實際上,藝術創作並不應該被任何表現媒材所侷限;就這點而言,畫家反倒是固守了藝術活動應具有的原則與基點。

她所畫的室內空間,街景擺設,以及植物盆栽都有一種細緻安靜的氣質,情感含蓄內斂,而不見任何引人注目的企圖。因此畫面中沒有浮躁的火氣,反倒有一種深遠而帶些孤寂的意境耐人尋味;同時她在畫面中的色彩設計也很有獨到的特質。她經常應用一種灰色的迷濛色調,並在其中使用了一些高彩度的色質。這種對比效果一方面有著妍麗的色彩效果,另一方面也呈現出一種雅緻清新的統調,與台灣膠彩畫所習見的鮮麗色調大不相同,而頗有其個人帶有清冷孤僻的美感韻味。

  
文章刊於:藝術家雜誌442期


林莉酈‧興達港‧絹本膠彩‧85x85cm‧2009林莉酈‧瀧乃湯‧絹布膠彩‧112x63cm‧2013林莉酈‧樓梯間‧絹布膠彩‧45x45cm‧2013林莉酈‧綠峰山莊‧絹布膠彩‧85x85cm·2009林莉酈‧運動場‧絹布膠彩‧85x85cm‧2010林莉酈‧溫泉浴室‧絹布膠彩‧82x82cm‧2010
林莉酈‧雲霄飛車‧絹布膠彩‧47x58cm‧2010林莉酈‧魚樂亭‧絹布膠彩‧85x165cm‧2011林莉酈‧荷里活道‧絹布膠彩‧85x165cm‧2010林莉酈‧酒席包廂‧絹布膠彩‧45x45cm‧2013林莉酈‧馬來西亞‧絹布膠彩‧47x58cm‧2010林莉酈‧起居室‧絹布膠彩‧45x45cm‧2013
林莉酈‧柴又‧絹布膠彩‧50x50cm‧2013林莉酈‧阿姬師私房菜‧絹布膠彩‧85x165cm‧2011林莉酈‧松葉日本料理‧絹布膠彩‧85x165cm‧2010林莉酈‧冷水池‧絹布膠彩‧50x50cm‧2013林莉酈‧池上火車站‧絹布膠彩‧82x161cm‧2011-2012林莉酈‧地鐵通道‧絹布膠彩‧85x165cm‧2011
林莉酈‧卡爾夫麵包店‧絹本膠彩‧165x85cm‧2011林莉酈‧中科水世界-蒸汽室‧絹本、膠彩‧95x180cm‧2011林莉酈‧大德寺‧絹布膠彩‧45x45cm‧2013林莉酈‧7-11‧絹布膠彩‧90x167cm‧2013

┅┅┅┅┅┅┅┅┅┅┅┅┅┅┅┅┅┅┅┅┅┅┅┅┅┅┅┅┅┅┅┅┅┅┅┅┅┅┅┅┅┅┅┅┅┅┅┅┅


陳既瀾

月季#1,油彩,65x53cm,2012

只道花無十日紅,
此花無日不春風。

──摘自宋楊萬里 《月季花》


陳既瀾畫花,尤偏愛月季花,其花色澤古雅秀潤,在簡單素樸背景的襯托下,不僅透露出淡淡的寂寞,也蘊含微微的喜悅。

陳既瀾畫人,和時下超卡哇伊的卡漫形象大異其趣,人物的雙眼有著幽深抑鬱的寂寥感,和不被塵俗染濁的老靈魂,在五光十色的紅塵中,茫然望著前方,不知將往何處。

年輕藝術家的畫作大多造型張揚、情感激昂、筆觸騷動,而陳既瀾的油畫則是安然靜默,其造型簡樸、情感節制、筆觸輕柔,畫裡的世界像是澄明靜定的湖水,雖然一無波瀾,卻蘊含無限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