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 2014


  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簡稱YAT)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飯店型博覽會之一,不僅帶起當代藝術博覽會新風潮,也成為新銳藝術家的重要推手。奠基於過去良好聲譽以及眾多資深收藏家支持,2014年第六屆YAT將延續過去的佳績,延攬來自世界各國數十間藝廊、數百位藝術家,以及上千位藝術愛好者,一齊在台北晶華酒店「藝展身手」! 

  小畫廊本次提出的藝術家分別是:鍾舜文、林莉酈、楊振華、吳曉菁、盧嬿宇五位新銳。舜文與莉酈雖然同為膠彩創作,但是呈現出來的氣質卻大不相同;舜文擅於描繪事物的主體:如肖像、禽鳥、花卉植物,畫風細膩,色彩妍麗,形神兼備。莉酈則專注於空間感知的氛圍營造,透過暈染的技法使畫面充盈著飽滿的水氣。振華的紙凹版版畫展露恬淡傷感的懷舊氣息,一如畫面中所描繪的物品在歲月的拖磨裡依然靜好。曉菁的創作是工筆水墨,她以細筆悉心勾勒繁複的花瓣,再施以溫潤的敷染上彩,感性中帶有理性,透過極富設計感的背景相互映襯,讓畫面達到平衡的美感。嬿宇的陶瓷雕塑創作在沒有任何框架的情況下,重新組合人體及動物的形象,發展對各個肢體部位的形象、功能及意義的全新詮釋,遊走在具象與非具象之間的形式轉換,進而發掘出自己的創作語言。

  如此視角特殊及風格各異的創作,讓人期待四月份台北當代藝博會的到來,誠摯邀請各位親臨現場,與五位藝術創作者一同分享,他們在最珍貴的年輕歲月中所投入的心血結晶。

藝術家 Artists


展期 Date
藏家預展
    2014年4月18日 (五) 15:00 - 20:00
展覽時間
    2014年4月19日 (六) 12:00 – 20:00
    2014年4月20日 (日) 12:00 – 20:00


地點 Venue
台北晶華酒店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39巷3號Room1411


藝術家介紹

林莉酈


林莉酈-餐車一隅-57x57cm-絹本膠彩- 2014

和多數人相同,經西方洗禮之後才開始反省自身的文化。
比如,當人們漫不在乎地喝上一紙杯的手搖茶,不會想起茶葉如何在全球旅行,更不會想到陸羽烹茶、神農嚐茶……的歷史。“手搖珍珠奶茶”無意間搭載了古今中外的衝突。
回到原本直觀且不落言詮的東方繪畫,是否也和“茶文化”有類似之處?
因之(膠彩)創作之於我,也承載了諸般文化的激盪。
在靜定省思之後,沒有使用繁複精麗的手法,
而是經由記憶和遺忘構築畫面, 在反覆烘染中,平實的記錄了生命中的困頓、荒謬和諧謔。


吳曉菁


吳曉菁-歇兒(一)-28 x 37 cm-工筆設色、上礬黃金細羅紋紙、洋金箔-2014

  精緻細膩的工筆花卉是吳曉菁所擅長的創作風格。在工筆畫中,白描線條的美感,是大部分習慣於利用光影作畫的西方人所無法理解的,而憑藉著線條便能把物體的體積、質感、軟硬厚薄表現得淋漓盡致,是其一大特色。
  吳曉菁的創作方式以寫生做為基礎,再從物象進行提煉加工,做重點表現處理,讓作品擁有更深一層的含意。而她在花卉創作裡給予每件作品不同的情調,除了客觀表現花的姿態與柔美之外,也透過個人的情感加以表現畫面的幽靜、神秘、典雅,使得創作風格更加多元化。
  創作不是一味地遵從古法,而是要取其精華,融會貫通,並試著從古典的範疇裡開闢出另一條新的道路,如此能使作品內容多了些新鮮感,以達到古典與現代感的融合。

楊振華


楊振華-夏日水景-56X60cm-紙凹版-2012

    我常以一種收藏的方式,直覺的拾撿在生活中所巧遇的各類物件,如石、枯木、文件、老舊玩具、容器、植物等,這些在生活軌跡中收集的「物」,有些具有生命過程聯繫和情感記憶;有些則具有自然精神、特殊姿態等不凡氣質。
  我想以這種單純的態度來描繪靜物,並利用版畫創作來表現物體本身散發的氣質,以及其獨特的生命痕跡。這些物件因為是日常收集而來的,一面描繪,同時也紀錄了自己的生活。紙版經過撕貼,其肌理具有韌度又富含變化,我企圖藉此提煉出心中最具詩意的靜物樣貌,最後透過版畫的印製,映照成形。而這些靜物,有時是姿態的掌握、表情的刻畫;有時則是集結擺放,利用物件之間的疏與密、藏與露、虛與實等關係,展現一種寧靜的故事性,並依照這樣的心境來造景…。

鍾舜文


春夏秋冬‧膠彩‧22.7×22cmx4‧2013

  鍾舜文是知名文學作家鍾理和的孫女,她醉心於東方的古典媒材膠彩。為了追溯家族文化與生活記憶,透過攝影與田野訪查,鍾舜文記錄了大量傳統客家生活的片段;家族裡每位親戚或是種植菸草的農人身影都是其鏡頭下的素材,加上藝術家特有的眼光與文字紀錄,鍾舜文運用膠彩特有的細緻筆調,讓這些樸實的庶民面容成為雅致而洗鍊的肖像。屬於客家象徵的花布與斗笠,或是祖父母的身邊小物也常常是其筆下精心描繪的靜物題材。

盧嬿宇


枯瘦卻壯盛的林木、聳立沉鬱的古老建築、冷冽的空氣、低彩度的天空,異地的風景以強烈的存在感占據五感,盧嬿宇把這樣在異地生活所帶來的靈感及能量都注入到他的作品中。

作品散發出奇幻氛圍的藝術家盧嬿宇在宜蘭出生長大,從小就喜歡將吸引他的事物用簡單的材料做出來當成自己的玩具。高中時在老師的鼓勵下報考了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從此便一腳入了藝術創作的領域裡。
 
從學校畢業後盧嬿宇毅然決然的伸請了國外的藝術家駐村,在全然陌生的環境下進行熟悉的創作行為,下意識地將圍繞在工作室週遭的景緻融入作品的造型中。枯瘦卻壯盛的林木、聳立沉鬱的古老建築、冷冽的空氣、低彩度的天空,異地的風景以強烈的存在感占據五感,盧嬿宇把這樣在異地生活所帶來的靈感及能量都注入到他的作品中。
仔細注視盧嬿宇的作品就會像被催眠似地帶入夢境一般,因為盧嬿宇喜歡在沒有任何框架的情況下重新組合人體及動物的形象,在重複模擬人體形態的練習中,逐漸發展出對各個肢體部位的形象、功能、意義的全新詮釋,化解現實中原有的類別區分,否定每一個事物原有的「適當」、「正常」形貌,使思考在一個沒有既有造形前題和意義拘泥的考量下進行。遊走在具像與非具象之間的形式轉換來發掘自己的創作語言。